在搜尋近視雷射手術時,應該也看過不少這樣的留言:「是不是有近視雷射風險或後遺症,所以眼科醫師自己才不做?」,但真相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!除了考量本身原有的近視度數,隨著年齡增長,眼睛還會出現自然的「老花」現象,並不是醫師不敢做,也跟安全無關,而是他們的眼睛條件無法做、視覺需求也不同了。
為了破解這個長年謠言,我們特別邀請上明眼科診所楠梓總院潘志勤院長以及胡鴻琳醫師,從臨床經驗的角度,帶大家了解近視雷射原理、為什麼越年輕越適合,以及醫師們自己會怎麼建議家人與朋友選擇術式。
許多眼科醫師年輕時沒有高度近視,年紀較長時又已出現老花現象,潘志勤醫師表示:「像我的年齡就已經過了最適合做近視雷射的時間了!」與其說是害怕手術,不如說眼科醫師太了解眼睛與技術發展趨勢,知道什麼時候做最恰當、最划算!因此他也提醒大家,把握黃金年齡進行近視矯正,才是最聰明的選擇。
在眼科領域耕耘多年的潘醫師大方分享,自己的太太、女兒都是自己執刀進行近視矯正,近視雷射手術從過去到現在經歷了多次革新與改進,不只有效減少了對角膜神經的損傷,更加速了近視雷射恢復期,提高術後的舒適感。
而他接觸的患者中,有不少人就是拖太久才來諮詢,結果術前檢查時才發現:
・度數已飆升非常高,或是已有老花症狀
・淚液分泌不足或是分泌淚液油膜的瞼板腺,長期組塞導致退化,導致乾眼嚴重
・年紀增加後,角膜神經恢復變慢,導致乾眼恢復期更久
即便患者有意願,這些條件可能過了最適合施作近視雷射手術的時間。換句話說,很多眼科醫師自己「不做」手術並不是因為懼怕風險,更多時候是:眼睛條件已經不再適合。其實近視雷射就像買鞋,尺寸合了才能穿得住,若角膜不夠厚、結構不夠穩定,執意進行手術反而可能造成長期的後遺症。
近視雷射手術主要是針對角膜的重塑,讓光線能正確聚焦到視網膜上,修正近視、散光的問題。
但老花是水晶體老化、睫狀肌調節能力下降的現象,與角膜無關。即便你做了近視雷射,水晶體老化造成的近距離視力衰退依然會發生。但醫師仍可視患者狀況,適度保留近視度數,讓患者術後仍保有看近的能力。
因此,很多有老花的醫師年紀到了,可能會選擇先使用多焦點鏡片,或等到需要換水晶體時,直接選擇多焦點的人工水晶體,而非全面摘鏡。這並不代表近視雷射手術不好,而是他們已過了「近視雷射的黃金時期」,其實符合條件的眼科醫師,大部分都做過,也推薦這項近視雷射技術。
近視雷射的核心原理,其實就是重塑角膜來修正屈光不正:
・利用雷射能量切削角膜上的微小組織,改變角膜的曲率或厚度
・透過角膜的新弧度,使光線可以更精準地聚焦在視網膜上,消除近視或散光的折射誤差。
臨床上常見的近視雷射技術(或屈光矯正)包括:LASIK、PRK、SMILE、SiLK等,這些技術各有優缺點,在切口大小、恢復期、對角膜結構影響、乾眼機率與夜間視覺品質上有所不同。
LASIK |
PRK |
SMILE |
SiLK |
|
手術原理 |
掀開角膜瓣,雷射削薄角膜弧度 |
去除角膜上皮層,雷射雕塑角膜 |
以全飛秒雷射製作角膜透鏡並取出 |
採「非掀瓣式」極小切口雷射矯正 |
是否掀瓣 |
是 |
否 |
否 |
否 |
傷口大小 |
約 20mm |
消除整面角膜上皮(約50mm^2) |
約 2-4mm |
約 2-4mm |
疼痛感 |
幾乎無痛 |
疼痛感中等 |
幾乎無痛 |
幾乎無痛 |
視力恢復 |
短 |
長 |
短 |
短 |
乾眼風險 |
中等 |
低 |
低 |
更低 角膜神經保留最多 |
夜間視覺 |
易出現初期炫光 |
易短暫夜視不穩 |
可改善炫光問題 |
精準光學區控制 炫光最低 |
術後穩定 |
高 |
高但恢復較慢 |
高 |
高、視覺品質佳 |
答案是:不只可以矯正近視,也能同時改善散光,甚至在某些條件下,針對輕度老花也有對應方案。
・散光:大部分近視雷射手術都可以同時校正散光,也就是角膜不規則折射的問題。
・老花:這是雷射無法直接矯正的部分,牽涉到水晶體調節能力的衰退。醫師會視患者狀況,適度保留度數,或視患者眼睛條件改為植入多焦點人工晶體、老花雷射術式等方式來處理。
簡單來說,想同時兼顧遠近清晰與夜間視覺品質,只要經過完整的術前檢查,醫師是可以設計出專屬你個人的雷射計畫,SiLK 極飛秒近視雷射可精準設定光學區與瞳孔位置,保留更多自然視覺品質,對未來老花調整也更具彈性。
相信這是許多人關心的問題!事實上,近視雷射的目標就是永久改變角膜結構,使原先的折射誤差被矯正。所以只要角膜狀態穩定、無後續變化,近視雷射手術效果可以維持非常長的時間。
換句話說,以下這些情況可能使視力有輕微變動:
1. 年齡增長後,眼內其他結構(如水晶體)逐漸變化
2. 用眼習慣不好、工作壓力大或病理性眼疾加速屈光變動
3. 少數人有度數回退的機率
總體來說,對於大多數適合手術的人,近視雷射的確是一個非常穩定、長期有效的選擇,維持良好的用眼習慣、持續配合回診,才是一勞永逸的重點。
理解了近視雷射原理與技術,讓我們回到「為什麼要早做」這個核心觀念,「早做有優勢」這並不是廣告話術,而是有科學根據的結論。
胡鴻琳醫師表示:「除了享受更長不戴眼鏡的時光,眼睛條件最好的年齡大概就落在20-40歲。」
年輕時,角膜厚度與彈性較好;年紀越大,角膜可能有微小變化、組織彈性降低、眼部代謝減慢,術後復原能力會下降。提早做近視雷射,可以避開許多「不適合做的年紀」風險,除了上述提到的老花問題之外,還有角膜薄化、初期圓錐角膜傾向、乾眼症加重等。
從技術面來看,每個術式在不同年齡條件下的適配度也會不同。例如 SiLK 極飛秒近視雷射就是設計在追求小傷口、低能量、快速復原的年輕族群中是極為推薦的選擇,但在初老患者中,因雙凸透鏡球面相差低的優勢,也有近距離閱讀上的優勢。
因此,如果條件允許,越早行動越能達到最佳效果。等到年紀大、角膜退化明顯、度數已經不穩定時,手術選擇與風險都會變高!
SiLK 近視雷射技術的特點包括低能量、小光斑、專利雙凸透鏡、連續掃描等,可減少乾眼發生率與角膜皺摺風險,術後視力穩定,絕對是最重要的關鍵優勢!
1. 超小傷口:切口僅 2-4 mm 左右,對角膜組織的侵入性更低。
2. 低能量雷射 & 小光斑:能量分布更平均、精準,減少術後水霧感與高階像差問題。
3. 專利雙凸透鏡技術:術後角膜密合更貼合角膜弧度,減少神經干擾,進一步降低乾眼與角膜皺摺風險。
4. 快速恢復:由於切口小、傷口平滑,加快癒合速度,許多患者隔天就可以正常上班、上課。
5. 夜間視覺品質較好:由於切割更精準、角膜表面變形更少,夜間眩光、光暈的機率降低。
在上明眼科團隊中,只要正處於適合年齡、條件允許的階段,無論是醫療工作者、研究同仁還是身邊的家人,潘醫師都會選擇近視雷射推薦SiLK極飛秒雷射。當然,每個人的眼睛條件與需求不同,還是要透過術前詳細檢查、由專業醫師評估後才能做最終決定喔!
簡單總結:近視雷射技術再怎麼好,也比不上兩個最基本但關鍵的環節:把握時機與完整諮詢檢查。
眼睛條件會隨著用眼習慣、生活環境逐漸改變。當你還年輕、度數穩定、角膜厚度夠、多數眼部健康指標正常時,就是近視手術的黃金期。
思考太久,等到老花都來敲門,很可能進入風險區。例如:角膜變薄、潛在圓錐角膜、高度近視變動期等,這些都會讓手術評估變得更嚴格。
・角膜厚度測量
・角膜地形圖與不規則度分析
・瞳孔直徑與夜間瞳孔變化
・淚液分泌與淚膜穩定性
・視網膜健康、眼壓、白內障或玻璃體檢查
・角膜生物力學檢測
・散瞳驗光與裸眼、矯正後視力比對
透過以上這些詳細檢查,醫師才能判斷你適合做哪一種近視雷射技術,如何規劃能量、光學區,以及預測術後表現。如果檢查發現不適合,也能避免不必要的風險。
「與其持續觀望,不如先來檢查看看,你的條件是否適合做。」胡醫師這樣說。很多人因為害怕、或是近視雷射價格比來比去,一直把時間往後延。結果等到某一天,檢查出角膜條件下降、已經不適合做了,才後悔沒早點進行手術。
如果你對近視雷射手術心動許久,就給自己一個機會,做一次完整諮詢與檢查吧!及早評估,給自己更多的選擇與自由,真的一點都不虧!
最後,網路上「醫師自己都不敢做近視雷射」的說法,背後往往是條件不合適或已過理想年齡,而非雷射手術本身不可行。理解近視雷射原理、技術與限制後,就會發現,「早做早享受」是一種與時間賽跑的智慧選擇!
不管你最後有沒有進行近視雷射手術,至少能清楚眼睛的真實健康現況,若條件許可,或許真的可以在未來幾天內,踏出迎接清晰生活的第一步!
視優SiLK極飛秒近視雷射